同志们:
我们这次会议虽然时间很紧,但却是一次事关技工院校“两项改革”能否顺利推进的重要会议。这次会议之所以选在东风高级技校召开,是想让大家学习、观摩、交流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改革成果,在从感官层面到理性认识,从工作层面到实际操作,让大家有个切身感受。
这次会议叫“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改革研修会议”。我曾多次强调,今后技工院校的出路在哪里,发展在哪里?技工院校要发展,“两项改革”非常重要。一是办学思路改革。即学历教育、职业培训、鉴定评价、就业指导相结合的“四位一体”办学模式改革,这是我们的发展方向。二是教学模式改革。传统教学模式虽然是成熟的,但不是技工教育的特长,技工教育今后的路怎么走,要积极推进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如果认识不到,就会在发展中掉下队来,以前210多所,现在130多所,部分学校已经停在了“十”字路口上了。所以这些年,我们下定决心推进“两项改革”,去年在洪湖召开了全省技工院校“四位一体”改革发展经验交流会,今年又在十堰召开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改革研修会议。
这次会议之所以选在东风高级技校召开,主要是东风高级技校是我省最早探索“双元制”教学,最早实践推进一体化教学,最早完善一体化教学并卓有成效的学校。2009年兴山会议到现在,技工院校对一体化教学还没有形成一个框架体系。湖北省一体化教学改革要搞什么?标准、内容、体系如何?职培中心应该研究。兴山会议后,东风高级技校不惜重金派了几十位老师到全国各地技校学习好的经验,探索、研究并逐步吸收、完善。这种为技工学校的发展呕心沥血,千方百计推进事业发展的做法值得各位学习。
昨天有3个单位和6名老师分别进行了一体化教学经验交流,还专门请了德国职教专家示范授课,大家反映很受启发,研有所值,虽然时间短,但内容充实,安排紧凑。借这次会议,我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明确意义,加快推进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改革。
技工院校发展到今天,我们提出“两项改革”,原因何在?一是内在所需,二是形式所迫。主要是“三个事关”:
一是事关技工院校发展生死存亡。请问各位校长们,你们愿意看着技工院校垮台吗?如果不重视“两项改革”,技工院校发展就会遇到很大的瓶颈。现在的招生比任何时候都困难,有的学校原来招生一两千人,现在只有几百人,是原来的50%、40%甚至30%。技工院校再不改革、再不创新思路,马上高职一放开,技校的招生将面临更大的挑战,招生面临着历史以来少有的困境。第二是市场对技能人才需求不同了。十八大报告指出,现在市场急需两类人才,一是高端研发人才,二是高端技能人才。市场对技能人才的要求,不是文凭越高,价值越高。刚才东风公司陈书记也介绍了企业需要的是既有知识又有技能的职业素养型人才。第三,技工学校的发展已经滞后,已经落后了一轮两轮。我不当校长都很着急,各位校长们难道不着急吗?所以说,现在我们这个会议,不仅仅是教学模式改革这么简单。
二是事关技工院校抢抓新的一轮发展机遇。现在,党中央和国家对人才的认识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连续几次,党和国家领导人到技工院校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我省技工院校原来在全国还是比较有地位的。现在,招生下滑,办学特色不够突出,每年的创新和亮点在全国也没有排上队。发展才是硬道理。技工院校要发展,就要抢抓新一轮发展机遇。抢抓机遇不是一句空话。抢抓机遇就是打时间差,打提前量,每年寻找新的工作“增长点”,新的工作亮点。一体化教学改革,不只是一般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而是看学校品质、看校企合作的质量如何。一体化教学改革,就是技工院校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三是事关技校教师水平的提高和技校毕业生的社会认知度。近日,我看到纪宝成(原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的一篇文章里提到,现在没有一个市委书记、市县长把自己的孩子送到技工学校。孩子上技校,是实在没有办法了,才走这条路。这说明我们的学生社会认知度不高。所以,学校要想办法。技校拼不过高校和高职,就要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上动脑筋。举个例子,武汉铁路司机学校培养的学生占据了全国地铁行业80-90%的市场,全国和他们同类的四所学校都是高校,武汉铁路司机学校培养的学生,能沉得下心,企业真正需要。技校一体化改革就是一场革命,颠覆了传统教育的三段论。昨天晚上我看东风的教案,教案的组织给我非常大启发,这是一场深刻的革命。技工院校咸鱼翻身就在于此,把“四位一体”和一体化教学牢牢抓住,任何高职都拼不过你们。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意义就是“四个促使”,促使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促使教学环境改善,促使校企合作深化,促使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这“三个事关”,是一个战略方向,是打翻身仗、重振旗鼓的重要内容。要把这个当成生存攸关的大事来做,尤其不要有畏难情绪。省里这项工作起步早,有一些特点和亮点。全国对这项工作的推进力度也在加大,2009年部下发《关于实施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意见》,我省研究以后,一是着力于办学思路改革,把思路调整到技工学校办学方向上,咬住就业不放松。二是要内涵发展,技工学校的教学方式方法改革,要不同于中职。技工院校的发展,前有标兵,后有追兵,如果我省这项工作没有做好,就会离标兵越来越远,离追兵越来越近。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所以,大家一定不能放松。
二、明确任务,注重实效,不断总结推广一体化教学改革。
全省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改革工作,总体要求很清楚。我讲几个事情。
第一,要明确目前存在的问题。昨天,6位同志进行了交流发言,探讨了好的做法。可是,一体化教学改革为什么推而不进,进而不快?一是思想问题。有的校长完全不重视,完全意识不到一体化教学改革的重要作用。二是工作环节不到位。以下几个工作环节要引起足够重视:一是师资。一体化教学改革,师资是重点环节,是关键,学校要挑选一批骨干教师专司这项工作。二是专业。机械、数控等制造业类的专业,是最适合实施一体化教学改革的,这是技工学校的强项,是拳头产品。三是设施设备。一体化教学的设施设备要与实训设备配备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学校也要舍得投入。四是督学督导,目前这个环节做的也不够。
第二,明确下一步工作推进的任务。一要健全职业岗位的课程知识;二要提升职业标准的操作能力,也就是动手能力要强;三要提高职业素养水准,达到相应的职业标准。
三、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努力提高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改革水平。
一体化教学改革,不只是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实际上是在检验一个学校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我们要遵循“积极探索、稳步推进、确保质量”的原则,列入重要日程,予以有力推进,具体要做到“五个到位”。
一是组织领导到位。各技工院校要把一体化教学改革作为 “一把手”工程,校长亲自挂帅,研究推进重点,搞好宏观设计,明确具体抓法,成立组织领导机构和各部门参加的协调机制,坚定实施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决心,持之以恒地加以推进。
二是经费投入要到位。我们积极鼓励大家把一体化教学改革做好,省里将投入部分经费,但主要还是靠学校自身,必要的经费投入要到位。
三是工作措施要到位。师资、教学场地、实训设备、校企合作等环节要到位,其中,校企合作是关键,要制定详细的校企合作对接计划,深入开展行业企业调研,根据对口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取典型工作任务,按照一体化课程技术规程转化学习任务,制定教学计划大纲,开展教学活动,不断提高一体化教学改革的质量和效果。
四是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学生。学校通过一体化教学改革,要培养一批典型,包括历次技能大赛得奖的、在企业任职的优秀技能人才。
五是一体化认证要到位。要落实好一体化专业课程毕业生 “直通车”政策。各地人社部门要主动协调职业技能鉴定机构,提前介入并全程参与到课程教材开发和教学考核等环节,通过实施课程认证和过程化考核,使试点专业学生在校期间的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相对接,形成工作合力机制。
最后,提一个工作要求。希望我们这项工作,打组合拳。一体化教学工作,一直在职业能力建设处的组织领导统筹下,具体由职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承办推进。希望处和中心把这项工作抓好推实,不断总结、完善、提升、宣传,加大工作推进力度。
为了确保该项工作有力推进,强调做好几件具体工作。
一是请职业能力建设处做好三件事,请校长们积极配合支持。第一是组织部分校长到全国各地一体化教学改革做的好的学校学习考察,进一步完善我省一体化教学框架内容体系。第二是处里和中心联手,以处为主,拍一个以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改革成果展示为主题的宣传片,穿插“四位一体”办学的内容,突出一体化改革的内容、成效和社会认可度,加大宣传力度。第三是组织一批好的典型,向人社部汇报。我省一体化教学改革动手很早,行动很快,我们这项工作要总结、提炼、提高,积极向部里报告工作情况。第四,请职培中心将09年以来我省整个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做法总结完善,形成一个完整的框架,并丰富具体内容,把我省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标准性内容提炼出来。今后,所有一体化教学就按这个框架来做,加大省厅的指导督导。
二是要加强一体化教学的分类指导。一是企业办学。要首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一体化教学改革,实际就是校企合作。企业办学有内在联系,内在动力,实施起来比其他学校有优势。希望处和中心把企业办学的学校作为重点予以推进。二是行业办学,国土、园林、制药等,重点是得到行业职业标准的认可,要在行业内培养领军技能人才。三是人社部门办的技工学校,重点是校企合作,以校企合作为核心实施一体化教学。四是民办技校,民办技校很艰难,要想得到公众的认可,更应该实施一体化教学。
三是希望我们上下整合资源,加大对一体化教学项目的支持。省里今年想拿一定的项目资金,把一体化教学改革做实。这是以奖代补的。今后专业建设主要投入到一体化教学上来,还要设置一批一体化教学为主的楚天名师。《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校长们都要认真学习,要在第一时间,做好一体化教学老师的资格认证。
总体来说,这项工作虽然有困难,有阻力,但也不是完全没有条件和基础,望事兴叹。湖北还是有一定基础的。希望在下一步工作中,进一步完善,使湖北在全国一体化教学改革中有亮点、有特色、有地位。